数量经济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建设(二期)
数量经济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建设(二期)
发布时间:2001-10-15 23:10:25 作者/出处:root
基地大事记7 |
主题 |
数量经济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建设(二期) |
时间 |
2001-10-15 |
简要内容 |
10月15日以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数量经济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建设(二期)。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情况通报 发布时间:2001-10-15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积极参与申报。重要申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立了以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张屹山教授、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全教授为组长的重点学科申报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本学科有关人员进行本学科的调查总结和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并且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填写所有申报表格,并提交所有佐证材料。 第二阶段,接到教育部专家通信评审结果以后,按照教育部要求,继续填写新的申报材料,并且对于本学科近期工作进展和“十五”规划作出更为详细的汇报和说明。本学科在通信评审当中,获得本二级学科排名第一名。这是国内专家对于本学科发展的支持和肯定,为此所有参与申报的工作者深受鼓舞。 第三阶段,接到教育部参加申报重点学科论证的通知以后,本学科立即组织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讨论论证事宜,并且对于本学科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自评,在寻求差距和不足的过程中,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最后本学科形成了向教育部专家组提交的论证报告。 张屹山教授和赵振全教授代表本学科进行了重点学科的论证,并且向专家陈述了我校数量经济学学科参加国家重点学科申报的优势和理由,并且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参与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是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附: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中心申报“数量经济学”重点学科的论证材料 一、本学科点申请重点学科的理由 吉林大学是最早建立数量经济学科的院校,起步早、发展快,学术团队的综合实力强,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教学基础。在高校中最早设立硕士点,最早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截止1998年,全国仅有两个数量经济博士点,一个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设在吉林大学),并建立了应用经济学(以数量经济学为主)博士后流动站,是教育部唯一的数量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建设,我校数量经济学科的总体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科学研究 1989年以来,已取得的研究业绩主要包括: 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一般项目1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2项。 已出版学术著作22部;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5篇,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119篇,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许多成果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可和好评。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积极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建议。先后向国务院提交了6份研究报告,得到了赵紫阳、李鹏、朱镕基三任总理的批示和肯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春秋两季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我校是高校当中参加最早,且每次均与会的院校。在98年以前,我们是北京以外,被正式邀请参加此会的唯一单位,并且在高校中排名第一。 2、人才培养 我校在数量经济学人才培养上是全国高校中最突出的。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0届,共136人;毕业博士生5届,共14人;出站博士后2人。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62人,博士研究生56人。毕业生已分别在金融、财政、经贸、高校、企业等部门受到重用,需求信息表明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受到欢迎,一些用人单位已将数量经济学研究生列为首选人才,已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数量经济学教育做了大量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学体系,并与清华大学一起完成了教育部“关于经济管理学科数量经济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项目。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基础教学与国际接轨,专业教学以科研为基础,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则,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基础课均采用国际流行的原版教材,专业课教材灵活、前沿,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几年来的实践已证明其效果良好。 二、本学科点现有学科特色和优势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已经形成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主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学科发展特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我校数量经济学科现有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有博士学位的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讲师和助教共10人。45岁以下年轻教师都是博士或在读博士生。在近几届全国数量经济学学术会议上,我们都是成册提交论文,集体呈送。我校数量经济学科,其师资队伍之大,学术氛围之浓,渗透能力之强在全国高校当中尤为突出。 2、具有广泛坚实的研究基础 我校的数量经济学科主要由“数量经济理论研究”、“数量经济应用研究”和“数量经济模拟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组成。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在“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经济对策论”、“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理论”,以及“结构时间序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在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在“宏观经济预测”、“资本市场规模和结构优化”,以及“区域经济计量研究”等问题上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特别是我们研制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一直被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使用。在经济模拟研究方面,已在“人工神经网络在经济中的应用”、“基于主体的经济模拟模型”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3、具有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撑 教育部数量经济重点研究基地在我校的建立,不仅为我校数量经济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且为我们引进人才、进行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目前已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同三研究员、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受聘参加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有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尼尔森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佐和隆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范剑青教授等应聘定期来我校从事合作研究,这为我校数量经济学科的发展增加了活力,为更广泛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另外,研究基地每年举办一次的数量经济研讨会,为我们的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具有充足的硬件设施 教育部东北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资料中心设在吉林大学,为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广泛充足的文献资料。数量经济研究基地还设有专用图书资料室、证券交易模拟试验室(同步显示)、经济景气分析与监控实验室。另外,数量经济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每人拥有台式电脑2台(供在家和单位使用)、笔记本电脑1台。这些都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三、本学科建设的预期目标和措施 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形成突出的创新能力、合理的师资梯队、缜密的学科体系、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良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此我们制定出下述规划和措施。 1、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动态优化 继续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学位结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在“十五”期间师资总量要扩展到50人,博士生导师达到10名,教授达到20名,高级职称教师当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并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在此期间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3人,新培养学术带头人3人。为此,必须发挥学科的群体优势,营造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建立以博士生导师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力量、博士生和硕士生流动参与的学术梯队。 2、丰富和完善学科体系 继续加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建设,形成开设至少15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能力,开辟至少8个研究生专业方向,出版5本以上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参考教材。为此,要加强数量分析方法与经济理论的结合,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细化,完成本、硕、博等教学层次的有机连接,作到基础课教学厚重扎实,专业课教学前沿灵活,教学手段先进有效。 3、加强基础研究的创新性和应用研究的针对性 “十五”期间争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教育部重点项目6项,教育部一般项目10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200篇。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非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资本市场效率与风险度量”以及“大规模微观模拟”等方面作出理论创新成果;在“宏观经济监控和预测”、“外部经济冲击和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政策作用机制和对策”、“资本市场优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研究成果。争取在宏观经济政策、资本市场重大问题及风险控制方面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同时开发一套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为国家宏观经济分析服务。 4、扩大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规模 “十五”期间,博士后入站人次每年至少8人,每年招收30人以上的博士生和60人以上的硕士生。同企业和证券机构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并且积极开展本学科的非学历教育;为此,要针对加入WTO后的人才需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竞争和淘汰制度,严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 5、将本学科建设成为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 要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为此要继续加强和拓宽同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汉城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拓新的校际交流关系,达到每年派出至少5人,邀请至少3人的交流规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高水平学术会议;要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国内资料和信息交流中心,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和资料跟踪、更新能力,创办符合国际标准的“数量经济研究”杂志;要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实验室。为此,要完善和加强已有的“证券交易模拟实验室”和“经济景气分析与监控实验室”,短期内建立“经济动态分析和模拟仿真实验室”,并将这些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简介 我校是国内数量经济学研究和教学起步最早的单位之一。1980年,张屹山等一批年轻学者从数学系到经济系,开始了数量经济学的研究。1984年6月,在董文泉领导的科研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我校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1988年又发展为专门从事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系统工程研究所”。1985年我校成立了管理科学系,建立了具有数量经济学学科特点的本科生专业“数理统计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0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数量经济学硕士点,1993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数量经济学博士点,1996年该博士点和其他两个博士点共同组建了经济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10月将“系统工程研究所”改名为“经济数量分析研究所”,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9月成为教育部文科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20多年的数量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校在数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打下了雄厚的研究基础,建立和发展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数量经济理论研究:本方向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共31项;荣获各种奖励共22项。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张屹山教授、刘金全教授,十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杂志上发表重要论文222篇,编著专著共21部,其中《投入产出技术研究》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数量经济应用研究:本方向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共64项;荣获各种奖励共23项。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有赵振全教授、陈守东教授。十年来在《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91篇;编著专著共19本。 3、数量经济软件开发与模拟实验:本方向十年来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了论文124篇,出版了专著7本,获得两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三项国家863科研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两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共31项,荣获各种奖励共18项;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高铁梅教授、石柱鲜教授。 本学科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4名、讲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这些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研究重大理论和应用性课题的经验,而且在多人次的出国合作研究中掌握了广泛的学术信息和拥有前沿性的研究选题。 近年来,我校数量经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126项,获得研究资助累积200余万元,出版高水平专著和教材47部,公开发表论文537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教育部优秀成果奖4项,其他各种奖励57项,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9份,并先后得到三届国务院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圈阅和批示。 本学科十分注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每年参加“中国数量经济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形势春秋季讨论会”,1997年7月举办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六届年会”,1997年9月举办了“经济景气分析学术研讨会”,2001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2002年7月举办了“经济政策机制与金融市场优化高级学术研讨会”。一些教授曾赴香港,荷兰,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并与美国马里兰大学、韩国中央大学产业经营大学院、荷兰NYENRODE大学、日本关西学院都有国际合作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