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人民币渐成全球议题 升值辩论远未结束

2003年人民币渐成全球议题 升值辩论远未结束


发布时间:2004-04-26 07:04:53 作者/出处:root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17: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王卫平)人民币汇率问题之争延续在2003年。直至今天,仍未有证据表明关于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的辩论已告结束。
  分析人士说,这反映出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为世界关注的必然。国际汇率问题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货币理论问题,而是与国际或区域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紧紧揉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日前发布的“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中央银行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其实,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高层已屡次强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中国和世界市场的重要意义。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迪帕克表示,支持中国政府的人民币政策。他说,中国领导人也想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但在自由浮动前,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冲击、中国内地银行改革的成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戈夫强调,该组织的政策是支持中国政府逐步增加汇率弹性,不支持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的做法。
  美国工商界不少人士认为,人民币币值应根据经济及市场因素而非政治压力作出改变。一些美国企业认为,尽管美国市场日益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但“冲击”的只是技术含量和价值含量均很低的“低端产品”市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虽然产地在中国,但不少原材料还是来自美国,且设计、品牌、销售和市场方面的高利润业务被牢牢控制在美国跨国公司手里。
  美国学术界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意见纷乱,但不少有分量的经济学家倾向于促使中国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渐进改革,并怀疑浮动汇率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到底有多大好处。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有两次发言。一次表示,“人民币汇率如果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指出,“从经济的观点看,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浮动。”另一次,格林斯潘对美国国内将失业问题、贸易逆差问题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挂钩表示不满,对以人民币问题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无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徒然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日本政界针对中国汇率政策的非议较多,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是:(1)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进入国际贸易体系,产生了巨大的通货紧缩压力;(2)中国正在输出通货紧缩,并且这种影响不局限在它的邻国;(3)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也符合其利益。如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也应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欧盟的一则评论认为,人民币问题“正如茶壶里的蒸汽,压力最终必须获得释放”,曲折地形容了欧盟的基本态度。
  欧盟和欧洲一些经济体的官员对人民币问题多主张包括日本、中国在内的亚洲货币应更具弹性并盯住一揽子货币,不要只盯美元。他们认为欧元承受了美元疲弱带来的太多压力。
  除日本外,东亚其他经济体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周边经济体进口需求的上升,而不是人民币定值问题。(完)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