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承担的重大项目“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和风险问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在重要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进展,课题整体上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所有预计研究目标,将申请鉴定和节项。
今年上半年课题组围绕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为:
发表的论文有:
1、刘金全,“时变参数选择模型与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该论文提出了并使用了具有时变参数的二项选择模型,成功地刻画了货币政策对于现实经济条件变化的动态,证明了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当中的内生属性;也描述了宏观经济运行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证明了货币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2、刘金全,“我国通货膨胀路径的对称性和波动性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第3期。
该论文动态地描述了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化路径的基本统计特征,并且度量了波动性和对称性之间的联系。该论文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一些重要特征,同目前经济所具有的价格向下灵活具有必然联系,因此有效需求的扩张,由于受到通货紧缩的影响,限制了社会总供给的形成。
3、刘金全、崔畅,“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收益率与波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3期。
该文使用了非线性ARCH模型,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和消息影响曲线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我国沪深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并且两市的长期收益率出现了显著偏差。我国股市对于“利好消息”的反应强度大于对于“利空消息”的反应强度,因此,在进行股票市场政策的风险管理时,应该注重风险偏好的这种单向性。
4、刘金全,“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2002年4期。
该文研究认为,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灵敏性和稳健性直接依赖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利用描述经济冲击及其传导机制的模型化体系,可以分析实际经济冲击和名义经济冲击、内生经济冲击和外生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判别经济冲击的来源和作用强度,描述经济冲击对各种中介替代关系和约束条件的影响,进而论证一些重要经济理论命题,并得到重要的经济政策启示。
5、刘金全、张屹山,“离散卡根模型中的货币政策机制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该文在离散卡根模型中引入理性预期假设,可以对卡根货币模型进行扩展,通过求解模型的理性预期解来分析跳跃变量约束下各种货币政策的冲击效果。结合价格变量的动态调整路径,对形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有助于经济运行脱离流动性陷阱和缓解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
6、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
该文主要内容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7、刘金全,“通货膨胀和紧缩环境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分析”,《财经研究》2002年第3期。
主要观点为: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8、刘金全、刘志强,“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研究得到的重要结论为:货币—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涉及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可行性。我们对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的一些典型化事实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化事实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并不成立,这说明在目前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我国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原因和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与政策工具和市场条件相关的特性。
进行的学术研讨有:
1、参加了全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并且提交了研究报告“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实证分析”。
2、组织课题主要参加者和研究生系统地学习和讨论了货币政策论著“货币政策理论”,对于经济政策机制和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