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三季度课题组对我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关系、金融风险控制以及股利政策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共发表了五篇研究论文:
1、赵振全 、 蒋瑛琨 、 陈守东“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8期
提要:本文参照国外学者通常使用的股票市场和经济发展指标,并作了适当的改进,对我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使用GDP增长率和居民储蓄率这两个经济增长指标,对股票市场规模、流动性、波动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对GDP增长率和股市指标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仅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股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实证结果与哈里斯(Harris,1997)的实证结果——欠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至多是非常弱的——相吻合。对居民储蓄率和股市指标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发展不利于储蓄率的提高,造成新增投资的下降,最终减缓了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但这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并不矛盾。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居民银行储蓄率下降的抑制作用、.国有企业通过股市筹集的资金部分补偿了银行间接融资的下降以及银行业“超存”状态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导致资金的更有效利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
2、韩冬梅、赵振全“银行全要素生产性和服务的范围经济性”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7期
提要:银行支付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并存而创造存款通货这一特征是其它金融机构不具备的。本文以分析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性和支付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之间的范围经济性为前提,首先构造求解银行支付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的生产能力和全要素生产性等特征的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投入和产出的划分方法,构造成本函数,为分析范围经济性提供手段,通过对银行业支付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之间范围经济性分析,进一步讨论范围经济性可能对银行业产生的效用。由于银行业两种业务并存而产生的范围经济性使银行业节约成本,并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信息生产能力提高,范围经济性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效果就越显著。最后对信息技术革新与银行业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银行业支付和金融中介机能并存产生高效率的原因。
3、陈守东、俞世典“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法对中国股市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4期
提要:本文运用基于不同分布假定下的GARCH模型的VaR方法对深圳股票市场与上海股票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深圳股票市场比上海股票市场有更大的风险,用T分布和GED分布假定下的G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收益率的风险特性。
4、吕长江“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经济管理》,2002年第8期
提要:本文将比较分析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并行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色,本文在理论分析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动机差异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现金股利分配模型和股票股利分配模型,给出影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公共解释变量和差异解释变量。本文认为,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差异在于公司当期与未来盈利水平的变化及资金的紧张程度。股票股利能起到一种递延和替代现金股利的作用,但是,公司能否被市场承认,最终将取决于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5、 韩慧博、吕长江“股利政策对A、B股市场股票价格影响的对比分析” 《中国会计教授会年会(2002)论文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提要:在我国A股和B股两个市场同时存在,且其市场运行规则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研究A、B股市场对股利政策的反应特点和相互关系,对于分析股利政策对不同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了股利政策对A、B股市场影响的异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B股市场对股利政策的反应存在的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