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200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08-07-10 16:07:00 作者/出处:root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于7月18日至20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全国各地代表计60余人。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全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学术委员会主任乌家培教授和中心副主任刘金全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
1.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与新态势的定量研究;
2.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过程的成因和影响研究; 
3.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选择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措施研究; 
4. 新经济波动态势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政策机制研究; 
5.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6. 宏观经济计量方法和经济政策计量方法及应用研究。
    在会议上有11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他们的报告分别是:
(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汪同三研究员
报告题目: 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2)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朱平芳教授
报告题目: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货膨胀成因解释和理论模型选择与实证研究
(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赵国庆教授
报告题目:Granger因果性检验及其发展
(4)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张屹山教授
报告题目:权责对称与经济效率
(5)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中国金融风险的MS-VAR模型与区制状态研究
(6)国家信息中心乌家培研究员
报告题目: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7)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张世伟教授
报告题目: 行为微观模拟模型与最低工资制度改革评价
(8)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庞晓波教授
报告题目:关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思考
(9)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孙  巍教授
报告题目: 经济波动、市场竞争与产能过剩
(10)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林秀梅教授
报告题目: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特征与关联
(1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刘金全教授
报告题目: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率的成分分解与经济波动的稳定性机制
专家们的报告围绕会议的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汪同三研究员就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就如何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报告指出尽管在如何干预方面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是政府干预的存在是大多数人都同意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更有政府干预的特殊必要性:
第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尽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
第二,我们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某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影响有待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还需要完善,特别是此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更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
第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近几年宏观调控有效性的表现 
    首先,这几年宏观调控有效性,首先表现在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其次,这几年宏观调控在调控总量的同时,注重加强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短期稳定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这几年宏观调控是与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紧密联系的。 
    第四,这几年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力明显增强,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五,这几年宏观调控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调控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张屹山教授的报告采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经济权力与经济利益分配;管理者对于委托人的权责对称与经济效率;管理者对于团队的权责对称与经济效率。
    陈守东教授的报告基于MS-VAR模型构建了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资产泡沫危机三个金融风险预警模型描述了我国近年来的金融风险特征并预警2008年中国金融风险状态。
报告在构建危机压力指数方法、预警指标选取和预警模型等三个方面均改进了以往的风险预警模型。
    庞晓波教授的报告提出几点猜测: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脱离金本位有关;不完美浮动汇率下,流动性管理面临困难;外部造成的流动性内化,容易引起经济衰退;美元单极化货币时代面临着威胁。
    孙巍教授的报告指出:中国轿车的A类市场已经由高寡头垄断市场逐步发展为中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份额较高和较早进入市场的厂商影响其市场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新厂商的进入以及其他如品牌、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因素;稍后进入市场和市场份额稍低的厂商影响其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包括单个厂商的价格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新厂商的进入;最后进入市场和市场份额低的厂商其影响因素并不明显,只能就单个厂商来进行分析,没有明显趋势特征。
    林秀梅教授的报告从调整结构、促进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角度提出:应用适度技术,兼顾效率与就业,走技术促进就业的道路;发展能带动服务业就业的现代制造业,实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消费,促进就业;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推进非正规—灵活就业;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结构调整;发展教育,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挥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 
    刘金全教授的报告指出:一、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如果中央银行采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则实际产出波动率可以分解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波动率的加权和,并且代表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应。二、我国经济波动率有显著下降,并且其中主要成分也出现了方向一致的波动率下降和稳定。三、计量检验发现,需求冲击的作用最为显著,供给冲击的作用比较微弱,同时货币冲击作用也具有有效性。这意味着长期实施的需求管理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效果。四、提出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如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确实起到经济波动率稳定效果吗?为什么作为供给冲击的石油价格飙升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作为供给冲击的技术创新应该在解释经济周期稳定性起到应有的作用吗?经济运行的“好运气”如何体现?
    围绕专家们的报告和会议议题,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就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与新态势、我国本轮通货膨胀过程的成因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选择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措施、新经济波动态势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政策机制、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以及宏观经济计量方法和经济政策计量方法及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数量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各院校、各科研单位的数量经济学理论及应用研究,达到了会议预期效果。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