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果 | 刘达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实时测算及其下行风险来源甄别

中心成果 | 刘达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实时测算及其下行风险来源甄别


发布时间:2025-05-14 11:20:15 作者/出处:

近日,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刘达禹教授与博士生徐斌、硕士生张竞文的合作论文“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实时测算及其下行风险来源甄别”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财经研究》2025年第3期。

《财经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期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和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论文概要

     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高速运行态势受到显著冲击,短期内呈现频繁波动和非规则变化的特征。2020年1季度,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中国实际GDP增速骤降至−6.9%;2021年1季度,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实际GDP增速反弹至18.3%,但这一回升趋势未能持续;2022年2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再度大幅回落,一度接近“零线”水平。这些典型事实表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仅通过观察经济增速表象已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增长的演变趋势。因此,若想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必须对长期潜在增长率进行精确测度和深入分析。

    基于此,文章从计量原理出发,系统阐释了各类长期潜在增长率估算方法的优劣,并通过构建计量评价系统遴选出最优测度方法,随后运用在险分布模型识别了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尾部风险来源。研究发现:第一,使用H-P滤波、带通滤波和小波分析测算长期潜在增长率均存在较大误差,最大经验偏差幅度高达2~5个百分点。第二,遴选长期潜在增长率测算方法的关键在于权衡经济预测能力、经济因果识别能力和计量稳定性,其中,只要预测能力权重不超过0.8,4(2)型奇异谱分析便是最优选择。第三,长效需求不足是近期长期潜在增长率下行的主导因素,但其整体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这表明经济弱复苏态势仍需时间缓解,另一方面,这也印证了中国经济仍具备坚实的中高速增长潜力,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并未改变。

作者介绍

 

刘达禹,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长白英才计划和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中国知网TOP1%高被引学者,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财经研究》、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conomic Model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项目和全国统计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计量分析。

徐斌,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张竞文,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论文引用

刘达禹, 徐斌, 张竞文. 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实时测算及其下行风险来源甄别[J]. 财经研究, 2025, (03): 4-19.

 

 

课题组相关文献延伸阅读

  1. 刘达禹, 徐斌, 宋洋. 菲利普斯曲线“逆位反转”的机理阐释与政策合力下的经济复苏路径重塑 [J]. 金融研究, 2024, (02): 1-18.

  2. 刘达禹, 张竞文, 宋洋. 利率规则的计量学理反思与“泰勒规则”形式选择 [J]. 经济评论, 2024, (06): 82-10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