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万广华教授学术讲座-2022年数量经济学国际前沿学术报告

预告|万广华教授学术讲座-2022年数量经济学国际前沿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1 12:13:44 作者/出处:

报告安排:

报告主题:中国的消费-收入不均等之谜

主讲嘉宾:万广华 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时间:6月16日(星期四)10:00

地点:ZOOM会议号9625852673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大学MBA教育中心)

嘉宾介绍:

万广华,复旦大学特聘二级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研究》、《中国农村观察》和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等期刊编委。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研究奖,包括张培刚发展经济学著作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管理世界》及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优秀论文奖等,并入选上海“千人计划”。

万广华教授曾主持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在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Letters及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等国外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20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中文期刊上发表成果100多篇;在牛津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专著10多部。万广华教授是最早提出“三农”问题需要在城市解决(2006-2008年间)、中国城市化是解决贫困和收入差距问题唯一途径(2006-2008年)、中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严峻(2009-2010年)的经济学家,其主持出版的智库报告《绿色城市化》和《亚洲贫困“奇迹”》在政策界引起了相当的反响。

万广华教授曾受邀在5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欧盟、OECD、ILO、UNCTAD等)和著名智库(Brookings、基辛格研究院、IISS等)发表主题演讲。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主持重大项目:“全球增长引擎: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的经济发展”,“亚洲的贫富差距”和“中国贫困与收入不均等”;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期间主持“亚洲减贫奇迹”,“亚洲绿色城市化”、“亚洲基础设施建设”,“MDG监测评估”等大型研究项目。

代表性成果: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以高铁建设为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22,38(03):19-34+58+35-41.

  2. 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21(08):35-51+204-205.

  3. 信息与城市化——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1,21(02):465-492.

  4. 住房租金与居民消费:效果、机制与不均等[J].经济研究,2020,55(12):132-147.

  5.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0,36(11):48-63.

  6. 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力量——评陈宗胜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J].经济研究,2019,54(11):195-198.

  7.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08):71-86.

  8. 区域差异与结构变迁:中国1978~2016[J].管理世界,2019,35(06):11-26+194.

  9.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镇化: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J].经济研究,2018,53(07):89-105.

  10. 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J].经济研究,2018,53(01):50-64.

  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管理世界,2017(04):10-19.

  12. 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J].经济研究,2016,51(10):82-96.

  1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经济研究,2014,49(11):4-16.

  14.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65-84+203-204.

  15. 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3(06):72-84.

  16. 城镇化与不均等:分析方法和中国案例[J].经济研究,2013,48(05):73-86.

  17. 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3,48(04):119-129.

  18. 司法制度、工资激励与反腐败:中国案例[J].经济学(季刊),2012,11(03):997-1010.

  19. 制度建设与反腐败成效:基于跨期腐败程度变化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04):60-69.

  20. 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10(03):65-76+221.

  21. 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贫困脆弱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06):138-148.

  22. 中国沿海与内地贫困差异之解析: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8,43(12):75-84.

  23. 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J].经济学(季刊),2009,8(01):347-368.

  24.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J].经济研究,2008(04):66-77+118.

  25. 贫困按要素分解:方法与例证[J].经济学(季刊),2008(03):997-1012.

  26.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05):42-54.

  27. 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7(04):124-136.

  28. 全球化加剧了城市贫困吗?[J].经济学(季刊),2007(01):105-126.

  29. 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06):112-123.

  30. 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吗?——分析汇率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6(01):293-306.

  31.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4-14+101.

  32. 中国改革历程中的产出和价格波动:货币所扮演的角色[J].经济学(季刊),2005(04):109-128.

  33. 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03):17-26+205.

  34. 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01):38-46+66.

  35. 解释中国农村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一种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4(08):117-127.

  36.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05):3-12+91.

  37.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35-44+94.

  38. 论市场整合研究方法——兼评喻闻、黄季《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一文[J].经济研究,1999(03):75-81.

  39.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05):37-42+50.

  40. 估算几乎理想需求系统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01):65-67.

  41. 谈谈技术进步度量的几个理论与应用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07):73-80+70.

  42.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on Firm Productivity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with Yan Zhang).

  43. Urban Pollution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with Luo Zhi, Wang Chen and Xun Zhang).

  44. Income Polarization in China: Trends and Change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5. (with Wang Chen).

  45. Chronic and Transient Poverty in Rural China, Economics Letters, 2013. (with Zhang, Y.).

  46. Firm Location Choices in China, India and Brazil,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0. (with Kala S.).

  47. Understanding Regional Poverty and Inequality Trends in China: Methodolog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

  48. Poverty Determinants in Urba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 (with Gregory, R. and Meng, X.).

  49.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 (with M. Lu and Chen Z.).

  50. Consequences of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7. (with Zhang, X.B.).

  51. The Impact of Growth and Inequality on Rural Povert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 (with Zhang, Y.).

  52. The Inequality-Growth Nexus in the Short Run and Long Ru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 (with Lu, M. and Chen, Z.).

  53. Spatial Decomposition of Ine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with Shorrocks, A.F.).

  54. Convergence in Food Consumption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5.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