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2020年第九届ISQE会议“劳动经济与社会福利”分论坛成功举行

快讯 | 2020年第九届ISQE会议“劳动经济与社会福利”分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08-31 15:54:37 作者/出处:

8月26日下午及8月30日上午,2020年第九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劳动经济与社会福利”分论坛于线上成功举行。主题论坛共两个阶段,共计八篇学术报告。

 第一阶段学术报告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雪松教授主持,付裕博士和董直庆教授分别以《最佳养老保障机会:初育年龄的理性选择》《人工智能技术劳动就业的涟漪效应》为题进行报告;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董直庆教授主持,贾美虹博士和王广慧教授分别以《Mandatory Savings and 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Housing Provident Fund in China》《过度劳动的界定与度量——基于工作时间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分析》为题进行报告。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付裕博士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探究了老年女性初育年龄对子女数量及各类养老保障模式获得情况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其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付裕博士的研究表明,初育年龄延迟会降低老年女性的子女数量,且初育年龄与获得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机会之间呈“倒U型”关系。子女数量下降会降低老年女性获得代际转移支付的可能,却会增加老年女性获得社会养老保障的机率。而且,老年女性拥有养老金保障,其子女仍会提供代际资金支持,进而使得老年女性有能力获得机构养老服务,因此女性的生育时机选择至关重要。付裕博士指出中国应出台家庭生育管理指导,鼓励女性适龄生育,在倡导良好代际支持的同时保证养老金体系正常运转、机构养老人才供给充足。李雪松教授针对“子女数量”这一变量是否合适与付裕学者进行探讨,提出了文章的改进建议。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董直庆教授,他首先指出当前文献普遍忽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创造作用及其对上下游行业就业的涟漪效应,更未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异质性劳动就业的影响差异。他的研究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任务创造与消灭模型,推演人工智能技术对本行业和上下游行业就业的影响,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涟漪效应,并利用行业面板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检验人工智能技术涟漪效应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及其对本行业和上下游行业异质性劳动就业的影响差异。董直庆教授分享过后,参会者针对本文中人工智能技术指标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东京大学的贾美虹博士,她研究了强制性储蓄、优惠贷款和住房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考察住房公积金(HPF)对住房消费的分配效应,并找到实证数据证明住房公积金的参与确实提高了住房财富,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其对不同收入家庭住房财富的影响。贾美虹博士利用生命周期模型对HPF进行评估,强调了HPF在促进房屋所有权和更平等的住房方面的作用。董直庆教授在其分享后提到,住房在中国不仅是用来居住的,同时还涉及到投资理财功能,董教授还为未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第四位报告人王广慧教授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应用有序逻辑模型和夏普利回归方程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工作时间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对目前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过度劳动问题展开研究。报告中,她给出了过度劳动的度量标准,界定和度量了过度劳动。王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时间对劳动者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根据工作时间区间对不同类型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程度和贡献度大小,最终确定脑力劳动者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体力劳动者周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50小时即为过度劳动状态;周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70小时,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均为重度过度劳动状态。董直庆教授在王教授分享过后充分肯定了此研究问题的社会意义以及理论价值,同时也对此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二阶段学术报告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的赵国庆教授主持,赵昕东教授和刘兴飞助理教授分别以《隔代照料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Do Legislation Changes Improve the Labour Market Outcomes of the Disabled?》为题和与会者进行讨论;论坛下半场由华侨大学赵昕东教授主持,顾宁教授和纪园园助理研究员分别以《产业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再分配还是逆分配:养老金缴费率的收入分配效应》为题和与会者进行交流。

 来自华侨大学的赵昕东教授就《隔代照料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这一文章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基于隔代照料的视角探索在长短期提高劳动供给的途径,并充分考虑生育二孩在隔代照料和劳动供给间的中介作用,建立了二期代际交替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指出生育子女数作为内生变量时,隔代照料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老年期长度表现不同,生育子女数固定时,隔代照料对劳动供给时长对劳动供给时长始终有正向影响。使用中介效应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隔代照料因促进二孩生育对参与劳动供给概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中介效应,但在隔代照料分担育儿压力的强势直接积极影响下,隔代照料对参与劳动供给概率的总影响仍为正向;对于已参劳动供给的个体,二孩的生育提高了劳动供给时长,中介效应为正,在正向直接影响的加持下,总影响更加强烈。还指出隔代照料对参与劳动供给概率的影响存在的性别差异,表示隔代照料同时促进了生育数量和劳动供给的提高,可在长期和短期缓解劳动供给不足的困境。学者们对本篇文章的中介效应模型比较感兴趣,大家就这一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刘兴飞助理教授就2010年《公平法案》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经济分析,该法案取代并扩展了英国现有的反歧视法。刘老师利用英国劳动力调查数据(QLFS),根据EA法案定义残障人士,并采用差异策略来检验政策改革是否对身体或心理有问题的人有所帮助。其从商业周期、制定其他残疾方案和组成变化等方面检验说明了本研究因果关系的稳健性。并且刘老师考虑到由于EA不适用于北爱尔兰,其进一步利用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验证了基准结果。与会者对汇报的研究主题和数据选取进行提问,刘老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吉林大学顾宁教授在《产业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的报告中基于辽宁省8个行政村584户建档立卡的既往贫困户调查数据,测度其脱贫后的贫困脆弱性以评估产业扶贫政策的效果,并对不同产业扶贫项目的影响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贫困脆弱性与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户有返贫的风险;整体产业扶贫可以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然而不同的产业扶贫项目对其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养殖业扶贫效果最为显著。其建议后续动态调整扶贫政策,根据地区优势和贫困户特点,落实“一对一”定向精准扶贫机制,从而保证脱贫效果,阻止脱贫农户返贫。参会者肯定了顾宁教授研究的现实意义,并针对顾宁教授报告中的“贫困脆弱性”的界定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纪园园助理研究员针对再分配还是逆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报告,其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养老金缴费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针对2005年的养老金体制改革,评价了其收入再分配的效果。纪老师指出养老金缴费率对收入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作用,在2005年养老金改革之后,养老金缴费的逆向分配效果得到一定改善,相比政策前,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收入差距降低了0.247%。其还讨论了养老金缴费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传导机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低收入群体缴费率对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影响,而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养老金缴费率对收入再分配不存在逆向调节。分享过后,刘兴飞老师就该篇报告的数据选取进行提问,并建议纪老师在本篇报告中深挖一个重点问题进行介绍,明确研究方向。

 最后,主持人赵昕东教授对本次专场汇报进行了简要总结。王广慧教授代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向与会学者表达了诚挚感谢,在本场分论坛中,八位专家学者通过学术报告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聚焦经济学学术前沿、剖析经济学热点问题,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经济与社会福利”主题研究的交流,加强了各学校、各领域之间学者的深度交流、合作。2020年第九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劳动经济与社会福利”分论坛至此完美落幕。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